其他
MBE:你爱吃的核桃是怎么来的?重测序告诉你进化起源 | 群体遗传
由于是对不同种的个体进行重测序分析,研究者并没有选取核桃属的任何一个物种作为参考基因组,而是选择了枫杨作为参考基因组,以保证参考基因组与各个个体的遗传距离大致相同。枫杨的基因组使用Hiseq 4000测序仪,构建了不同插入片段的文库测序了共计260×,并且使用allPathsLG软件进行了组装。研究者将重测序reads比对到枫杨基因组上后使用SENTIEON DNAseq packages进行了变异识别以获取SNP数据。SNP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过滤,去除了2个以上等位基因的位点、包含丢失信息的位点、以及在任意个体中测序深度低于10×或高于60×的位点。在剩余的位点中,测序深度在20×-60×之间的,且非reference等位基因比例为20%-80%,或者测序深度在10×-20×之间,非reference等位基因比例为10%-90%的位点被判定为杂合基因型,否则位点被判定为纯合基因型。之后再按位点间隔 >5 kb以及MAF > 0.05进行过滤。利用这些过滤后的SNP数据,研究者对利用测序数据进行了种群结构(Structure)以及主成分(PCA)分析。不过研究者并没有使用这些数据来进行进化分析,而是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将黑核桃、白核桃和核桃三类分别比对到最近的基因组上,属于黑核桃的物种数据比对J. nigra基因组,属于白核桃的物种数据比对J. mandshurica基因组,核桃则比对栽培核桃基因组。从中选取单拷贝基因组的数据进行进化分析,使用RAxML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PHYLONET计算进化网络,以及使用HyDe软件计算种间的基因流,并使用DIYABC软件分析种群历史模型。2结果与分析测序与变异识别
枫杨的基因组组装得到了671Mb的scaffold,其中548个scaffold长度大于100kb。将80个核桃个体的重测序数据比对到枫杨基因组上,能够覆盖70.6%的枫杨基因组。为了获取可用于后续分析的高可靠性SNP,研究者仅保留了那些位于超过100kb以上scaffold,在所有物种中都能检测到并且含2个等位基因的SNP,而且按照相互距离不低于5kb(最小的连锁不平衡衰减距离)以及MAF>0.05为标准进行筛选,最终保留了19795个SNP。同时,研究者还选取了2901个单拷贝基因的数据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群体结构:栽培核桃的杂交身份在群体结构分析中,从delta K的结果看最合适的K值为3,但研究者同时也展示了K=2和K=4的图,在K=2时,黑核桃和白核桃分别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聚类,但是栽培核桃和近源种铁皮核桃(J.sigillata)呈现出混合的聚类情况。K=3时,黑核桃、白核桃、栽培核桃/铁皮核桃分别聚为一类。
基因流与种群历史判定杂交发生的年代
研究者使用ABBA-BABA检验对栽培核桃、J.nigra(黑核桃)、J.mandshurica(白核桃)之间的基因流,结果显示栽培核桃与黑/白核桃的距离都显著近于黑/白核桃之间的距离,证实了栽培核桃由黑白核桃杂交的起源。同时ABBA-BABA检验还显示存在黑核桃和亚洲白核桃向美洲白核桃(J.cinerea)的基因流。研究者还使用了近似贝叶斯计算(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来计算了杂交种栽培核桃产生的四种可能的机制:杂交起源、谱系融合、由黑核桃导入白核桃群体的基因流以及由白核桃导入黑核桃群体的基因流分别对应的后验概率。其结果显示,栽培核桃这一支极有可能是由谱系融合的方式诞生的,杂交事件发生的时间大约是345万年以前。
不一样的叶绿体进化树:美洲白核桃的真实身份
研究者在比对核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叶绿体系统发育树的时候,发现黑核桃、白核桃和栽培核桃的聚类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只有美洲白核桃J.cinerea在两者的拓扑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叶绿体树中J.cinerea插入到黑核桃的聚类结构中。考虑到除J.cinerea之外的白核桃仅在亚洲分布,黑核桃仅在美洲分布,结合基因流的分析结果以及ABC方法计算得到的美洲白核桃进化历史,研究者最终判断是一支迁移到美洲的亚洲白核桃以花粉覆没的形式将基因渗入到美洲黑核桃中,最后形成了特殊的美洲白核桃J.cinerea。
Nat Eco&Evo:稗草重测序揭秘稻田里的“伪装者” | 群体遗传
Genome Biology:大规模桃树重测序带你回溯五千年桃驯化史 | 群体遗传
葡萄美酒夜光杯:GBS-GWAS定位葡萄风味基因 | 群体遗传